你打了诈骗防疫针吗?

近期有件趣事值得分享。
 
上周回乡时,突然想联系一位老同学。由於没有她的手机号码,于是我便透过脸书私讯她,希望能要到电话号码并约她见面。原本以为会收到同等开心的回复,没想到她冷冷丢回一句——你听起来像骗子。
 
最终,我只好自拍正在吃怡保鸡丝河粉的大头照发过去,附加儿时秘密,以验明正身。
 
见面时,同学为了这个误会不断向我道歉,但我内心为她的警惕心感到骄傲,证明媒体、政府、大马皇家警队及银行等单位在宣导防范诈骗的努力没有白费。
 
事实上,为了提高国人的金融与理财知识,2016年时国家银行(BNM)、马来西亚证券监督委员会(SC)、信贷资讯与债务管理机构(AKPK)、雇员公积金局(EPF)和马来西亚存款保险机构(PIDM)联手创立金融教育网络(Financial Education Network - FEN),旨在协调普及金融知识策略。
 
过后,教育部、高等教育部和国民投资机构 (PNB)也陆续加入阵容,透过与各界合作,至今已推出逾 400 项教育计划及措施。
 
今年十月中,FEN举办了名为《提升金融知识,重建个人”后疫情”财务韧性》的2天全国金融知识专题研讨会,并意识到目前各种金融诈骗,是人民重建财务韧性的最大阻力。尤其许多人在疫情期间陷入经济困境,为了度过难关,往往一时情急而掉入诈骗陷阱。
 
为此,我们制定3大策略《防范、侦测、纠正》,以期教导民众能精明躲过诈骗分子。3大策略如下:
 
  1. 防范。采取零信任原则。永远记得多方验证对方的身份,就算是亲朋好友或政府单位也别松懈。反过来,要是对方要求验证身份也别生气,应该将心比心,为对方的警惕心鼓掌。太完美的机会及情人、太便宜的产品,或回酬太高(超过银行定期存款利息几倍)且标榜为零风险的任何投资,都请三思。
  2. 侦测。随时提高警惕。不要随便下载不明app或转账,不要随便分享密码,更不要相信叫你瞒骗亲朋好友的陌生人。 假如银行职员再三向你确认为何要提出大笔款项,或收到奇怪的银行交易短讯,甚至突然发现你网络银行的设定绑定陌生的手机号码等,这些都是警讯。这就好比新冠病毒自我检测一样,如有症状,立即检验。 
  3. 纠正。 在人生各种经历中,难免会有降低警惕性的时刻。比如感情受挫、失去收入无法养家糊口、或帮佣突然逃走,导致你无法兼顾家庭与工作等。诈骗集团往往看中这些时机,透过层出不穷的手法博取信任,最终骗走钱财。24小时运作的网络诈骗投报专线、向国家诈骗应对中心(NSRC:专线-997)投报,以避免钱被进一步转走。同时,你也应该向 NSRC提供和骗子的任何通讯信息,包括银行及其账户号码、嫌犯和涉及金额等,好让执法人员能掌握证据,将诈骗分子绳之以法。就像你不幸感染病毒,就应该积极治疗,而不要觉得羞耻。举个例子,我亲戚的小孩曾在上大学前坠入投资诈骗圈套,因欠下很多债务,最终选择轻生。我趁此机会呼吁大家,记得随时给予身边人关心,只要懂得聆听,敏锐感受亲友的变化,适时给予开导和鼓励,或许就能避免憾事发生。
 
 
面对诈骗集团,我们必须以“全民皆兵”的心态高度防范,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的权益,也保证明朗的将来。

 

2022 / 11 - 李亿敏, 马存保机构执行副总裁(Executive Vice President)兼首席转型员(Chief Transformation Officer)
Share to
OSZAR »